2025年 17期
溃疡性结肠炎误诊分析与诊断质量提升
王丹;张鸽;王宁;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例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例1因腹痛、腹泻20 d入院,初诊为细菌性痢疾,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出现黏液脓血便。查体无明显异常,血象升高,便检见红细胞、白细胞,便培养阴性,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时间38 d。予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及地塞米松灌肠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例2因反复便血11年、加重伴腹泻3年入院。既往多次诊断为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对症治疗无效。查体示重度贫血、消瘦,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炎症,结肠镜见全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发浅溃疡,活检示慢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时间11年。予泼尼松、柳氮磺吡啶治疗,辅以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住院50 d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6个月复查结肠镜显示溃疡完全愈合。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因症状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疾病相似,易误诊;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六例髂腰肌脓肿诊疗临床分析
樊菲菲;鄂蓓;王倩梅;陈科;陈继军;目的 分析6例髂腰肌脓肿的诊疗过程及预后,探讨不同病因所致髂腰肌脓肿致病菌的特点、穿刺引流和(或)切开的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髂腰肌脓肿临床资料,汇总归纳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临床结局,总结不同类型髂腰肌脓肿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67岁;存在髂腰肌脓肿形成高危因素者4例;同时出现以发热、腰痛伴行走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典型髂腰肌脓肿症状者3例;入本院后,6例中1例仅接受了穿刺引流,2例因就诊时病程较长仅接受切开清创手术,3例引流后感染控制不佳再次接受清创。治疗结束后好转4例;1例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病情好转;1例因感染范围广经多次清创,后因并发脑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早期识别确诊、早期清创引流是降低髂腰肌脓肿病死率的关键;合并肠道、肾脏、子宫基础疾病或有相关手术史、侵入性操作史的患者,须警惕原发病灶蔓延至髂腰形成脓肿的可能,处理脓肿时须相关专科合作处理原发病灶。
突发双下肢乏力伴心电图ST段异常的主动脉夹层联合多学科诊疗分析一例
高尚秋;王学蕾;董晓楠;于鲁志;目的 分析以突发双下肢乏力伴心电图ST段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1例的多学科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以突发双下肢乏力伴心电图ST段异常为主要表现的AD 1例的多学科诊疗经过。结果 男,39岁,无明显疼痛症状,仅表现为乏力、轻微胸闷,心电图ST段异常压低,低钾血症,D-二聚体明显增高,颅脑CT检查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灶、缺血灶,易与脑血管疾病、低钾血症、肺栓塞、下肢栓塞、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疾病混淆,经过多学科诊疗,最终延迟1 h确诊AD。后转运至外院心血管外科24 h后死亡。结论 AD临床症状多样化,对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当合并有其他辅助检查异常时,常不能明晰解释病情的严重程度,应引起足够重视,结合多学科诊疗可有效避免延误病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李文静;侯兰芬;孙宇;郭宏谋;李丽;王志伟;常文露;赵田华;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7月收治的PV合并MM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0岁,因双侧指尖麻木,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8.57×1012/L、血红蛋白227.70 g/L、红细胞压积0.709,行骨髓象、骨髓活检及骨髓增殖性疾病驱动基因诊断为PV,生存预后评分中危,先后应用干扰素、羟基脲、磷酸芦可替尼治疗。11个月后患者因出现骨痛与贫血症状就诊,完善骨髓象、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后诊断为PV合并MM,漏诊时间11个月。确诊后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5个疗程。患者骨痛症状明显减轻,但骨髓浆细胞无下降,评估疗效为疾病稳定。半年后失访。结论 PV合并MM临床较少见,当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及贫血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经多学科诊疗的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原因分析
李娅;许剑峰;周岩;李珊;胡丽叶;牛群丽;目的 探讨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23年10月经多学科诊疗的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以不明原因发热起病,伴颈部淋巴结增大,临床症状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误诊为淋巴结结核,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无好转,诊疗过程长达半年,经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经半年随诊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浅表淋巴结增大为临床特征患者,应考虑组织坏死型淋巴结炎可能,须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以期找到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症状体征,选择合适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多学科诊疗模式对缩短病程起到重要作用。
一例纤维纵隔炎的多学科诊疗实践及文献复习
谢晨;林国成;曾天星;赵明栋;张芳芳;王露;丁霑;目的 分析1例纤维纵隔炎(FM)多学科诊疗(MDT)过程。方法 回顾分析2023年1月收治的1例FM的MDT经过,对患者病情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患者反复咯血6年余,经MDT考虑FM,纵隔软组织导致肺动脉狭窄及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肺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肺动脉高压好转,术后1周咯血症状消失。术后患者随访至2024年7月未再发咯血。结论 MDT有利于明确FM患者病因,予介入治疗后效果确切。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CTA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许妍;郑春生;黄柿兵;杨龙林;尹育计;王书健;王安;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62例,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Agatston钙化积分)分为轻度组21例(Agatston钙化积分为11~100分)、中度组26例(Agatston钙化积分为101~399分)和重度组15例(Agatston钙化积分≥400分)。均行CCTA检查,记录并比较不同Agatston钙化积分患者CCTA参数[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体积、总斑块体积(TPV)、钙化斑块体积(CPV)、斑块负荷(TPB)]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CTA参数与Agatston钙化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轻度组MLA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TPV、CPV及TPB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且较中度组,重度组MLA更低,TPV、CPV及TPB均更高(P<0.05)。轻度组HDL-C水平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TC、TG、LDL-C水平及Agatston钙化积分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且较中度组,重度组HDL-C更低,TC、TG、LDL-C水平及Agatston钙化积分均更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LA与HDL-C呈正相关,与TC、TG、LDL-C及Agatston钙化积分均呈负相关(P<0.01);TPV、CPV及TPB均与HDL-C呈负相关,与TC、TG、LDL-C及Agatston钙化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CCTA参数与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监测CCTA参数有助于评估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
老年糖尿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营养状态评估
王坤芳;许圣慧;于凯娜;谢轩;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营养状态。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4例,据是否并发HAP分为肺炎组52例和非肺炎组212例。观察肺炎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分和营养生化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并据MNA评分将肺炎组分为营养不良亚组和营养正常亚组,比较两亚组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淋巴细胞计数]及预后情况[有创呼吸机使用情况、肺炎严重指数(PSI)]。结果 52例HAP患者中,共培养出69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菌46株(66.67%),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革兰阳性菌19株(27.54%),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检出真菌4株(5.80%),均为白假丝酵母菌。肺炎组MNA总分低于非肺炎组(P<0.05)。肺炎组Alb、PA和TRF均低于非肺炎组(P<0.05)。营养不良亚组淋巴细胞计数、Ig G、CD4+和CD4+/CD8+比值均低于营养正常亚组(P<0.05)。营养不良亚组PSI、有创呼吸机使用情况均高于营养正常亚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发HAP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机体营养状态可影响其预后,建议临床应重视该类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其营养不良现象,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GLR、PLR、MLR变化及临床意义
崔超;李劭凝;马建华;目的 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血糖/淋巴细胞比值(G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0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按照入院后患者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GLR、PLR、MLR水平,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LR、PLR、MLR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动脉血乳酸、GLR、PLR、MLR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动脉血乳酸、GLR、PLR、MLR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LR、PLR、MLR单一及联合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59、0.874、0.725、0.940,三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1.03%。结论 脓毒症合并AKI不良预后患者血清GLR、PLR、MLR升高,GLR、PLR联合MLR检测对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超声引导下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改良法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观察
颜宏;赵学梅;付瑶;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改良法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8例肾囊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改良法肾囊肿穿刺硬化术,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囊肿体积、腰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离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无水乙醇灌洗次数及治疗时痛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囊肿体积、腰腹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减小(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囊肿体积、腰腹疼痛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改良法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缓解术后腰腹疼痛,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