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9期
胰腺内异位副脾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郑雪;王新江;关志伟;王曙霞;朱平;姚洪祥;目的 分析胰腺内副脾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至9月曾误诊的胰腺内异位副脾患者2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均为体检CT平扫发现胰尾部占位性病变,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富血供占位,PET-CT检查病变呈高代谢,术前均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胰腺内异位副脾。误诊时间为53 d和46 d。2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胰腺内异位副脾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放射诊断科医生应加强本病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的学习,提高诊断正确率。
表现为全心力衰竭的巨大髂总动静脉瘘误漏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张腾飞;唐小斌;杨耀国;陈忠;目的 探讨髂总动静脉瘘的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收治的1例误诊的表现为全心力衰竭的巨大髂总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26年前因创伤,首次于外院行开腹探查术,未明确诊断左侧髂外动静脉瘘,10年前因活动后喘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予利尿等药物治疗,2个月前因喘憋加重再次就诊,行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右侧髂总动脉-左侧髂总静脉瘘、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瘤样扩张。误诊时间10年。确诊后行腹主动脉-双髂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患者瘘口封闭,心力衰竭得以控制。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较前缩小,心率降至正常,术后2个月电话随访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结论 髂总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有外伤史者应仔细问询病史及查体,准确使用检查方法,以防止误漏诊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鼻根部木村病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丁文娟;刘龙燕;南书玲;段世宏;郭玉芬;目的 探讨以复发性鼻部肿物为首发症状并误诊为血管瘤的木村病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病的认知以提高首次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以复发性鼻背部皮下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正常,B超检查提示血管瘤,通过2次鼻部肿物手术切除,最终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木村病。从首次发病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到二次复发后确诊,误诊时间长达3年余,预后良好,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木村病临床罕见,易误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和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可协助诊断,手术切除是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测、血清IgE水平、局部超声检查可以作为随访过程中的监测指标,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膀胱乙状结肠瘘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刘伟;周正兴;李清华;许国胜;孙松;陈红兵;目的 分析膀胱乙状结肠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措施、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为膀胱癌的膀胱乙状结肠瘘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分别因发现直肠肿物3 d、间歇性肉眼血尿9 d入院。2例均误诊为膀胱癌,皆行经尿道膀胱诊断性电切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肉芽肿性炎、腺性膀胱炎。术后经导尿管逆行向膀胱内注入造影剂后CT平扫发现瘘口位置,明确诊断为膀胱乙状结肠瘘。误诊时间1~2周。确诊后1例行开放性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膀胱乙状结肠瘘修补术;1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膀胱结肠瘘修补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异常。结论 膀胱乙状结肠瘘临床罕见,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受限等原因,极易被漏诊、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膀胱乙状结肠瘘,以免延误治疗。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导致的Wunderlich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
徐晶晶;丁俊;刘俊强;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导致Wunderlich综合征临床特点、诊疗要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导致的Wunderlic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患者表现为左侧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初步诊断为腹腔肿瘤破裂;2例患者表现为右侧腰腹部疼痛等,初步诊断为自发性肾破裂出血。病变均为单侧肾,左侧1例,右侧2例;3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血、止痛治疗,2例给予抗休克治疗,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全腹部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伴大出血。行手术干预治疗,其中行肾切除术1例,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误诊时间为1~3 d。3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均无复发。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所致的Wunderlich综合征临床少见,疾病较凶险,需早期诊断及治疗。Wunderlich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联合会诊,并应重视早期生命体征变化。应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和影像学诊断结果制订治疗方案,以避免延误治疗。
肾盏憩室临床误诊分析
邹义华;李静;张威;目的 探讨肾盏憩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术前误诊为单纯性肾囊肿的肾盏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因“体检发现左肾囊性肿物1周”入院,CT增强排泄期扫描未见造影剂进入囊腔,术前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时抽取囊液行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静脉注射20 mg呋塞米,降低气腹压至5 mmHg,检查囊腔底部发现清亮液体自憩室颈口流出,改行肾盏憩室颈切开+憩室裁剪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盏憩室。术后康复出院,误诊时间为2 d。随访3年患者无不适症状,肾盏憩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肾盏憩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单纯性肾囊肿,CT增强延迟60 min排泄期扫描是诊断肾盏憩室较好的检查方法,但仍存在假阴性可能,囊液蛋白定性试验、囊液肌酐定量检测可作为术中识别肾盏憩室的有效补救措施。
基于术前超声、肿瘤组织miR-328、ITGA5构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警模型及验证
周桂萍;李建柱;焦艳丽;李建梅;目的 基于术前超声、肿瘤组织微小核糖核酸-328(miR-328)、蛋白整合素α5(ITGA5)构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警模型及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年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n=62)、未复发转移组(n=224)。比较2组临床资料、术前超声参数(肿瘤直径、形态、毛刺征、微小钙化、Alder血流分级、灌注缺损、增强强度、增强模式、增强顺序、周围放射状增强)及肿瘤组织miR-328、ITGA5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运用R语言绘制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警模型,并运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术后2年,单纯同侧胸壁复发25例,单纯区域淋巴结复发34例,胸壁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3例;复发时间:6个月内2例(3.23%),1年内21例(33.87%),1~2年内39例(62.90%)。复发转移组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灌注缺损、周围放射状增强、ITGA5高表达患者占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miR-328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灌注缺损、周围放射状增强、ITGA5高表达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iR-328升高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0.01)。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灌注缺损、周围放射状增强、miR-328、ITGA5建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警模型,该模型的C-index为0.837;内部评价与外部验证显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贴合,各阈概率下均具正向净获益。结论 基于术前超声参数、肿瘤组织miR-328、ITGA5构建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复发转移风险的一个方法,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术期的干预等提供重要、客观的参考信息。
术前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毕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孙婧婧;路敏;杨静;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PVB)联合术毕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行VATS治疗的肺癌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术前超声下PVB,观察组给予术前超声下PVB联合术毕SAPB。比较2组入室时(T0)、拔管后30 min(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β-内啡肽(β-EP)]、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1、T2、T3、T4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康复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T0~T4时间点心率、MAP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8 h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2、T4时间点PGE_2、P物质、β-EP及HMGB1、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按压静脉自控镇痛时间晚于对照组,术后48 h静脉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5/63)]与对照组[4.76%(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下PVB联合术毕SAPB在肺癌VATS中应用效果显著,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抑制疼痛介质及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一定安全性。
糖尿病足创面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毛森淼;张建萌;杨少玲;程琪;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创面多重耐药微生物(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及Proquest从建库截止到2024年9月3日所有关于糖尿病足创面MDRO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依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病例数、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等数据,合并分析糖尿病足创面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研究文献的质量,选取中、高质量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其中2篇为队列研究,17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纳入8 638例,其中MDRO组1 583例,非MDRO组7 055例,文献质量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炎[OR=3.23,95%CI(2.62,3.99)]、同一感染创面住院次数>2次/年[OR=2.60,95%CI(2.03,3.33)]、抗生素应用史[OR=2.01,95%CI(1.80,2.25)]、神经缺血性溃疡[OR=1.25,95%CI(1.16,1.34)]、创面病程[OR=1.34,95%CI(1.08,1.66)]和创面面积[OR=1.48,95%CI(1.03,2.14)]是糖尿病足创面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骨髓炎、同一感染创面住院次数>2次/年、抗生素应用史、神经缺血性溃疡、创面面积和创面病程是糖尿病足创面MDRO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如有上述危险因素,应及时处理以促进创面愈合。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邹双骏;安红贤;目的 探究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1例PPP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PP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2组临床资料、头晕障碍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贝克抑郁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得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81例PPPD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53例(65.43%)、站立不稳36例(44.44%)、非旋转性眩晕31例(38.27%);其中共有59例(72.84%)有可识别的诱因,包括前庭神经炎22例(37.29%)、前庭性偏头痛15例(25.4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13.56%)。PPPD组DHI、HADS、BDI、STAI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是PPPD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中年女性是PPPD高发人群,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Hcy均为影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