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帅;郑凯;
目的 探讨骨内痛风结节误诊为内生软骨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骨内痛风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右足踇趾疼痛1周入院,经影像学检查后误诊为内生软骨瘤,拟行肿瘤刮除植骨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痛风结节。确诊为骨内痛风结节。误诊时间为7 d。确诊后予以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切口愈合良好后出院。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特殊不适,右足踇趾活动正常。结论 骨内痛风结节相对少见,影像学表现与内生软骨瘤相似,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对合并尿酸升高的患者,应考虑到痛风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2024年18期 v.3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焦玉浩;陈程浩;李三林;郭向峰;曹佳捷;熊祎;狄奇;申刚;
目的 探讨眼眶周淋巴管畸形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收治的儿童眼眶周淋巴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误诊为动静脉畸形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儿出生后发现右眼肿胀,先后误诊为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分别进行硬化治疗和动静脉畸形组织胶栓塞,症状有所缓解,但间断反复发作。经过完善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在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眶周囊腔术中抽出淋巴液确诊为淋巴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误诊时间11年。确诊后经过硬化治疗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再次复发。结论 眶周淋巴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易误诊,需要联合影像检查和多学科团队进行共同评估,减少误诊。
2024年18期 v.37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张强;张旭日;师国洋;钱春生;邓伟哲;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误诊为Haglund综合征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至2024年收治的2例AS曾误诊为Haglun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因反复发作足跟痛就诊,1例经CT和肌骨超声、1例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Haglund综合征,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检测及骶髂关节CT和磁共振检查后确诊AS。误诊时间均为1个月。确诊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治疗,患者转归良好,随访病情稳定未复发。结论 部分AS患者和Haglund综合征有相同的跟腱疼痛症状,但伴随症状不同,完善骶髂关节磁共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2024年18期 v.3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钟丹;邓珊;
目的 分析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误诊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分别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单侧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伴腰部疼痛。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例给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予颈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为脊髓炎的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加重,行手术探查确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1例行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时间6 d~3个月。确诊后2例给予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拒绝手术治疗,失访。结论 SDAVF罕见的起病形式、阴性的磁共振结果、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假阴性的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多种疾病症状叠加均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临床对疑似患者应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2024年18期 v.37 16-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徐婷;杨琦;张超;杜娟;王芳;
目的 分析慢性胰腺炎(CP)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对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误诊的CP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反复腹痛,1例表现为持续腹痛、腹泻,但均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分别误诊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伴胰腺占位、胰腺癌、RAP及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时间6个月~3年。1例误诊为RAP伴胰腺占位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CP,确诊后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胰管支架置入术;1例误诊为胰腺癌的患者行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CP,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行ERCP联合上腹磁共振成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CP,确诊后给予药物治疗。上述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再复发。1例误诊为RAP的患者经查IgG4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确诊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再腹痛,复查肝功能、IgG4及影像学表现好转,但反复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数次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CP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病理取材困难,早期诊断难度大,反复腹痛或胰腺炎发作,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
2024年18期 v.37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马远博;陈丽;王芬;齐保录;随义;孙丽敏;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至2022年收治的曾误诊的脑转移瘤3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1例因头痛就诊,CT显示左侧额叶见一结节状强化病灶,初步诊断脑膜瘤,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癌脑转移瘤。1例因发热伴头痛就诊,CT显示右侧顶叶低密度区,周围有环形强化,初步诊断脑脓肿,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经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结合头磁共振成像和全身CT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癌脑转移瘤。1例因突然出现肢体无力就诊,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初步诊断脑梗死,经5 d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后复查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肠癌脑转移瘤。误诊时间10~18 d。3例确诊后给予全脑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或化疗,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1年,复查未见新转移灶出现。结论 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征多样,易与其他颅内病变混淆,导致误诊;详细采集病史、结合多模态影像检查并提高医生的警惕性,可减少误诊。
2024年18期 v.37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 黄小欢;何小珊;江玉婷;温雅;
目的 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1例CAP/HAP患者,收集BALF,均行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统计BALF微生物培养、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BALF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对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比较BALF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对CAP/HAP类型的检出率。结果 mNGS检测阳性检出率[86.42%(70/81)]高于BALF微生物培养[22.22%(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微生物培养阳性18例检出病原体26株,mNGS检测阳性70例检出病原体148株。BALF微生物培养、mNGS对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检测对单一型、混合型CAP/HAP的检出率均高于BALF微生物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mNGS检测阳性样本序列数为(1 293.51±394.86)bp,高丰度占比84.29%(59/70),中丰度占比14.29%(10/70),低丰度占比1.43%(1/70)。mNGS检测病原体结果可信度较高。70例mNGS检测阳性CAP/HAP患者检出148株病原体,主要为细菌感染56.76%(84/148),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mNGS检测诊断CAP/HAP的价值明显优于BALF微生物培养,能提高不同病原体种类、不同CAP/HAP类型的检出率,从而指导临床针对性进行抗微生物治疗。
2024年18期 v.37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张建军;靳志雄;胡常晖;黄秀萍;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突变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THFR和PAI-1基因型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非DVT组57例和DVT组183例。利用PCR-RFLP检测这2种基因的多态性,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MTHFR C677T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下肢DVT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DVT组中吸烟患者比例高于非DVT组,D-二聚体升高患者占比高于非DVT组(P<0.01)。DVT组MTHFR C677T TT基因型频率与非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中PAI-1 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DVT组(P<0.01)。携带MTHFR C677T TT基因型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携带者(P<0.05),DVT组中TT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携带MTHFR C677T TT和PAI-1 4G4G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显著增加,OR值为7.33,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后,OR'值为12.65。结论 PAI-1 4G4G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风险因素;MTHFR C677T TT和PAI-1 4G4G基因型同时存在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提高。
2024年18期 v.37 59-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滑丽美;程琪;胡丽叶;史建萍;杨红玉;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营养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糖、生殖激素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有生育需求肥胖型PCOS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营养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生殖激素水平及排卵和妊娠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MI、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但腰臀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促卵泡生成素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排卵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49.15%(29/59)]高于对照组[32.20(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营养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的BMI,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状态,缓解肥胖状态,能够正向改善生殖激素水平,从而提高肥胖型PCOS患者成功受孕率。
2024年18期 v.3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 黄海;孙琴;唐义权;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泪液中叉头框蛋白O3(FOXO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表达及与术后干眼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6例,均单眼行手术,以术眼为观察组(n=96),非术眼为对照组(n=96)。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泪液中FOXO3、Nod-1的变化情况。根据术后1个月术眼是否出现干眼症分为干眼组34例与非干眼组62例,比较干眼组与非干眼组临床资料及泪液中FOXO3、Nod-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及FOXO3、Nod-1水平检测对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观察组FOXO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Nod-1水平较术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术后FOXO3水平均较术前降低,Nod-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干眼组术后FOXO3水平低于非干眼组,Nod-1水平高于非干眼组(P<0.05)。干眼组中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占比高于非干眼组(P<0.05)。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FOXO3、Nod-1水平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FOXO3、Nod-1及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64、0.877。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液中FOXO3低表达、Nod-1高表达是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FOXO3、Nod-1的表达水平,对术后是否发生干眼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年18期 v.3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杜劲英;章雯;
目的 比较Ceramage高嵌体、树脂充填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无髓年轻恒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大面积牙体缺损的35例40颗无髓年轻恒磨牙,根据修复方法分为Ceramage高嵌体组16例(18颗)、树脂充填组19例(22颗)。Ceramage高嵌体组采用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修复,树脂充填组采用直接树脂充填修复。修复后1、6年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修复体脱落情况。结果 修复后1年,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年,Ceramage高嵌体组修复体完整性、无基牙折裂效果优于树脂充填组(P<0.05)。Ceramage高嵌体组修复体脱落率[5.56%(1/18)]低于树脂充填组[40.91%(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amage高嵌体和树脂充填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时短期修复效果差别不明显,长期的修复效果Ceramage高嵌体优于树脂充填。
2024年18期 v.3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